提供智能家居全屋定制、智慧酒店解决方案。
全国咨询热线:18222324922

一室一厅小户型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

发布时间:2025-09-22  人气:633

本方案针对一室一厅小户型 “空间有限需兼顾功能与美观、预算可控” 的核心痛点,构建 “中控 – 执行 – 传感” 三层智能系统,通过免布线、易安装的设备选型,实现照明、安防、电器控制的场景化联动,在不破坏户型结构、控制投入成本的前提下,提升居住空间的智能便捷性与舒适度。

系统架构设计

(一)中控层:智能控制核心中枢

中控层承担设备连接、指令传输、场景管理的核心功能,具体配置如下:

  1. 艾欧提多模网关:作为系统 “大脑”,同时支持 Zigbee 与 Wi-Fi 两种通信协议,可兼容后续所有执行层、传感层设备;设备需连接家庭电源与无线网络,建议安装在客厅中部或角落(避免信号遮挡),确保信号覆盖全屋所有设备安装区域;具备断网缓存功能,断网时可维持本地基础场景联动(如人体传感器触发灯光),联网后自动同步数据。
  2. 智能控制 APP:作为用户交互入口,支持远程控制(无论身处何地均可操作家中设备)、设备状态实时查看(如灯具开关状态、插座供电情况)、场景自定义设置(可根据需求调整 “离家模式”“夜归模式” 等联动逻辑)、设备分组管理(如将客厅灯具、插座归为 “客厅组”,便于集中控制)。

(二)执行层:智能动作执行终端

执行层负责接收中控层指令,完成灯光、电器的开关、调节等动作,选型优先考虑免布线、易安装、适配小户型空间的设备:

  1. 艾欧提智能开关:无需布零线,可根据使用习惯灵活选择安装位置(如门口玄关处、卧室床头两侧、客厅沙发旁);支持单键控制单设备或多设备(如玄关开关可同时控制玄关灯与客厅主灯),按键反馈清晰,外观设计简约,可匹配不同家装风格。
  2. 智能灯具控制器:体积小巧(类似火柴盒尺寸,不占用灯具内部过多空间),可直接接入现有灯具(如客厅吸顶灯、卧室吊灯、走廊筒灯)的接线端,无需更换灯具本体;支持亮度调节(如卫生间起夜时的低亮度模式)、开关控制,可通过 APP 或智能开关触发。
  3. 智能插座:分为基础款与大功率款,均采用即插即用设计(直接插入原有墙面插座,无需改造电路);基础款适用于低功率电器(如台灯、加湿器、路由器),支持远程开关、定时断电(如睡前定时关闭台灯);大功率款具备过载保护功能,适用于高耗电设备(如空调、电热水器、小型取暖器),可远程控制设备启停,避免长期待机耗电。

(三)传感层:环境与人体状态感知

传感层通过感知人体活动、门窗状态,为场景联动提供触发信号,设备选型注重小巧隐蔽、感应精准:

  1. 人体传感器:采用 3M 胶粘贴安装(可固定在走廊顶部、卫生间门口上方、卧室门口侧面),体积小巧不突兀;支持人体移动感应(感应距离约 5-8 米,角度约 120°),可设置感应延迟(如感应后保持灯光亮起 30 秒,无人活动则自动关闭);避免安装在直射光线(如阳光、强光灯具)照射处,防止误触发。
  2. 门窗磁传感器:由发射器(安装在门扇 / 窗扇上)与接收器(安装在门框 / 窗框上)组成,采用 3M 胶粘贴固定,安装时确保两者贴合(间距不超过 1 厘米);可实时检测门窗开合状态,开合时立即向网关发送信号,联动安防或灯光场景(如门窗异常开启时触发网关提醒)。

特色场景联动逻辑

(一)通勤联动:“离家模式”

  1. 触发方式:用户出门时,可通过两种方式触发 ——①按压门口的智能开关(提前在 APP 中设置该开关为 “离家模式” 触发键);②打开智能控制 APP,点击 “离家模式” 按钮。
  2. 联动动作:①执行层设备:所有智能灯具控制器控制灯具关闭,所有智能插座(基础款 + 大功率款)切断供电(除路由器、网关等必要设备外,可在 APP 中设置豁免设备);②传感层设备:所有门窗磁传感器进入 “安防警戒状态”,若门窗被异常开启,网关会立即向手机 APP 推送提醒信息;③状态反馈:APP 实时推送 “离家模式已启动” 通知,显示各设备关闭状态。

(二)夜归感应:“夜归模式” 与 “起夜模式”

  1. 夜归模式:①触发条件:用户夜间回家,解锁入户门(可通过 APP 将门锁状态与网关联动,或手动按压门口的智能开关);②联动动作:智能灯具控制器控制玄关灯、走廊灯亮起(亮度为 100%,便于换鞋、走向客厅),持续 5 分钟后自动关闭(或用户按压其他开关时关闭)。
  2. 起夜模式:①触发条件:夜间用户起身,进入走廊或靠近卫生间时,人体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活动;②联动动作:走廊的智能灯具控制器控制走廊灯亮起(亮度调至 30%,避免强光刺眼),卫生间的智能灯具控制器控制卫生间灯亮起(亮度调至 30%);③关闭逻辑:人体传感器检测到无人活动后,延迟 30 秒自动关闭灯光。

落地执行步骤

(一)前期准备阶段

  1. 现场勘测:记录一室一厅的空间布局(客厅、卧室、卫生间、走廊的尺寸与位置)、现有电源插座位置(标记需安装智能插座的位置,区分普通插座与高耗电设备插座)、灯具位置(确认灯具类型与接线方式,确保适配智能灯具控制器)、门窗尺寸(确定门窗磁传感器安装点位)。
  2. 设备清单确认:根据勘测结果,确定各层级设备数量 —— 如 1 台多模网关、3-4 个智能开关(门口 1 个、卧室床头 2 个、客厅 1 个)、3-4 个智能灯具控制器(客厅 1 个、卧室 1 个、走廊 1 个、卫生间 1 个)、4-5 个智能插座(基础款 3 个、大功率款 2 个)、2 个人体传感器(走廊 1 个、卫生间 1 个)、2-3 个门窗磁传感器(入户门 1 个、卧室窗 1 个、客厅窗 1 个)。

(二)分阶段安装阶段

  1. 第一阶段:中控层与基础执行设备安装
    • 安装多模网关:将网关接入客厅电源插座,连接家庭 Wi-Fi,通过 APP 完成网关初始化(按 APP 提示输入 Wi-Fi 密码,等待网关指示灯变为常亮,确认连接成功);将网关固定在通风、无遮挡的位置(如客厅电视柜旁、墙面挂钩上)。
    • 安装智能插座:将基础款智能插座插入客厅台灯、卧室加湿器旁的插座,大功率款插入空调、电热水器旁的插座;通过 APP 添加插座设备(扫描插座上的二维码,按提示完成配对),测试开关功能。
  2. 第二阶段:控制设备与灯具控制器安装
    • 安装智能开关:根据前期标记的位置(门口、床头、沙发旁),用 3M 胶粘贴开关,按压开关测试供电(按动时指示灯亮起,说明自发电正常);通过 APP 将开关与对应设备绑定(如门口开关绑定玄关灯与客厅主灯,床头开关绑定卧室灯)。
    • 安装智能灯具控制器:关闭家庭总电源,拆卸现有灯具(如客厅吸顶灯、卧室吊灯),将灯具的火线、零线接入控制器的对应端子,再将控制器的出线端接入灯具;重新安装灯具,打开总电源,通过 APP 添加控制器,测试亮度调节与开关功能。
  3. 第三阶段:传感设备安装
    • 安装人体传感器:在走廊顶部、卫生间门口上方标记位置,用 3M 胶粘贴传感器(确保感应面朝向人体活动区域);通过 APP 添加传感器,设置感应延迟(如 30 秒),测试感应灵敏度(在感应范围内走动,观察 APP 是否显示 “有人活动”)。
    • 安装门窗磁传感器:在入户门、卧室窗、客厅窗的门框 / 窗框与门扇 / 窗扇上分别粘贴接收器与发射器,确保两者对齐(间距≤1 厘米);通过 APP 添加传感器,测试开合状态(开启门窗时,APP 显示 “门窗开启”,关闭时显示 “门窗关闭”)。

调试优化阶段

  1. 设备连接稳定性调试:检查所有设备(执行层、传感层)与网关的连接状态,若存在连接中断的设备,重新进行配对;调整网关位置(如信号弱区域可适当移动网关),确保所有设备的信号强度≥80%(APP 中可查看设备信号值)。
  2. 场景逻辑调试
    • 测试 “离家模式”:触发开关或 APP 按钮,观察灯具是否全部关闭、智能插座是否断电、门窗磁传感器是否进入警戒状态,若存在未执行的动作,在 APP 中检查场景联动设置(如是否遗漏设备)。
    • 测试 “夜归模式”:模拟夜间回家场景,触发后观察玄关灯、走廊灯是否亮起,亮度是否正常;测试 “起夜模式”:在夜间(或关闭室内灯光)靠近走廊、卫生间,观察灯光是否自动亮起(亮度 30%),无人后是否延迟关闭。
  3. 灵敏度与参数调整:根据实际使用体验,调整人体传感器的感应距离(APP 中可设置 “近 / 中 / 远” 三档)、门窗磁传感器的触发阈值(避免轻微震动导致误触发);调整 “离家模式” 中设备关闭的延迟时间(如确保用户出门后,灯具延迟 5 秒关闭,避免未走出门口就熄灯)。

注意事项

  1. 设备兼容性:确保所有执行层、传感层设备与多模网关的通信协议(Zigbee/Wi-Fi)匹配,避免因协议不兼容导致联动故障;安装前确认设备固件版本,若存在旧版本,通过 APP 更新至最新版。
  2. 安装位置合理性
    • 网关避免安装在金属柜体、冰箱等遮挡信号的物体旁,避免靠近路由器(防止 Wi-Fi 信号干扰)。
    • 人体传感器避免安装在空调出风口、风扇下方(气流流动可能导致误触发),避免正对镜子(反射光线可能干扰感应)。
    • 智能开关避免安装在潮湿区域(如卫生间内),防止内部元件受潮损坏。
  3. 日常维护:定期(每 1-2 个月)检查设备安装状态,若 3M 胶松动,及时更换新胶固定;定期清理人体传感器、门窗磁传感器表面的灰尘(用干布擦拭),避免灰尘影响感应精度;通过 APP 查看设备电量(如智能开关无需充电,网关、智能插座依赖电源,传感设备部分为电池供电,APP 会提示低电量),及时更换传感设备的电池。
  4. 网络稳定性:确保家庭 Wi-Fi 网络稳定(带宽≥100M,上传速度≥5M),避免因网络卡顿导致远程控制延迟、场景联动失效;若家中存在 Wi-Fi 信号死角(如卫生间、走廊末端),可增设 Wi-Fi 放大器,覆盖所有设备安装区域。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8222324922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18222324922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