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7-24 人气:340
全屋智能家居已从 “尝鲜品” 变成现代家居的 “刚需配置”,但不少人因不懂装修节奏、选错产品或忽略细节,导致装完后体验打折。这份攻略从装修时机“前中后期” 全流程分析,帮你少走弯路,装出真正实用的智能家居。
智能家居的核心是 “隐形设计”,装修前2个月就要启动规划,这一步直接决定后期体验上限。
按场景划分:先想清楚高频使用场景,比如 “回家自动开灯 + 拉窗帘”“出门一键关电器”“远程监控老人 / 宠物”,避免盲目堆砌功能(比如很少用的智能垃圾桶、智能花盆)。
按预算分级:基础版(灯光、窗帘、门锁)约几千元;进阶版(加安防、空调控制)上万元;高端版(全屋语音交互、影音联动)10 万 +,预算有限时优先保证 “安全(门锁、监控)” 和 “懒人需求(灯光、窗帘)”。
确定控制方式:主流有语音(艾欧提、天猫精灵)、APP、场景联动,建议选 “多模兼容” 系统,避免单一品牌绑定(比如艾欧提生态可接入部分第三方设备)。
类型 | 优势 | 劣势 | 适合场景
无线系统 | 安装灵活、改造成本低(适合老房) | 大户型可能有信号死角 | 90㎡以下小户型、预算有限家庭
总线系统 | 稳定无延迟、支持复杂联动 | 需提前布线、成本高 | 120㎡以上大户型、新房装修
新手建议:90% 家庭选无线系统(如艾欧提、华为),性价比高;大平层 / 别墅可 “无线 + 局部总线” 混搭(比如客厅用总线保证稳定,卧室用无线降低成本)。
电路改造:
所有开关底盒预留零线(无线开关可省,但带网关功能的智能开关必须有零线,否则频繁断电);
灯光回路分区域控制(比如客厅分主灯、射灯、氛围灯,方便后期联动);
插座多留!尤其是沙发旁、床头(给智能音箱、传感器供电),厨房预留带 USB 的智能插座(方便控制小家电)。
网络覆盖:
预埋 6 类网线,每个房间至少 1 个网口,路由器放客厅中央(避免信号死角);
大户型建议装 “Mesh 组网”(多个路由器无缝切换),或预留 AP 面板位置(比路由器更美观)。
特殊设备线路:
智能窗帘电机需预留插座(藏在窗帘盒里,距地 2.2 米左右);
智能马桶旁留带防水盖的插座;
安防摄像头(尤其是室外)建议拉有线供电(避免频繁换电池)。
告诉电工 “哪些开关要接智能模块”,避免按传统方式接线(比如智能开关需要单独的火线和零线,传统单火线接法会导致失灵);
让设计师在吊顶时预留 “设备安装位”:比如智能网关(需通风、远离大功率电器防干扰)、摄像头(避开逆光位置,否则画面易过曝)、传感器(比如人体传感器要装在入口角落,别被家具遮挡)。
这阶段是 “纸上方案” 变 “实际线路” 的关键,重点盯设备预埋和线路测试。
智能窗帘:窗帘盒宽度至少 15cm(单层)、20cm(双层),轨道要预留电机位置(比窗户长 20-30cm),避免窗帘拉不严。
智能门锁:提前确认门的材质(木门、防盗门),是否需要开孔,老式门可能要改门体(建议买门前先让锁具商家上门测量)。
安防设备:摄像头位置要避开阳光直射和玻璃反光(比如对窗外的摄像头别装在玻璃后),燃气传感器必须装在厨房天花板(燃气比空气轻),烟雾传感器装客厅 / 卧室天花板。
所有智能开关、插座安装前,用万用表测零线、火线是否接反,避免通电后烧坏设备;
网络线用 “测线仪” 检查是否通畅,尤其是预埋在墙里的线路,一旦断了很难修复。
贴瓷砖 / 刷墙前,确定智能马桶、浴霸的安装位置,预留进出水口和插座;
吊顶封板前,让电工再次确认智能灯光的线路分组(比如 “客厅主灯”“餐厅射灯” 是否独立控制),避免后期想分控却做不到。
硬装结束后,多花点时间调试智能家居,避免 “装了用不上”。
第一步:装 “基础设施”—— 智能网关(所有无线设备的 “大脑”,建议放客厅中央高处,信号覆盖更好)、路由器(Mesh 组网的话,副路由放卧室或阳台)。
第二步:装 “高频使用设备”—— 智能门锁(换锁后先测试指纹、密码、远程开锁是否灵敏)、灯光开关(装完后测试 “单开”“群控” 是否正常)、窗帘电机(测试开合是否顺畅,有没有异响)。
第三步:装 “场景联动设备”—— 人体传感器(比如装在玄关,测试 “有人经过亮灯,人走灯灭” 的延迟是否合理)、温湿度传感器(放客厅,联动空调自动开关)。
基础场景推荐:
“回家模式”:指纹开锁→自动开灯(玄关 + 客厅)→窗帘打开→空调调到 26℃;
“离家模式”:APP 一键→所有灯关→窗帘关→空调 / 电视断电→门锁自动反锁→摄像头启动。
进阶场景:
夜间模式:主卧灯调为 10% 亮度(起夜不刺眼),走廊灯人走 30 秒后灭;
影院模式:打开投影仪→自动关主灯→拉窗帘→空调静音。
调试技巧:多测试 “极端情况”,比如网络断了,设备是否能手动控制(比如智能开关保留物理按键,避免网络故障后灯打不开)。
避免 “过度依赖语音”:比如厨房抽油烟机噪音大,语音控制常失灵,建议搭配 “人体传感器 + 场景联动”(靠近灶台自动开抽油烟机)。
定期更新设备固件:厂商会通过 OTA 升级修复 bug(比如灯光闪烁、联动延迟),装完后,在 APP 里开启 “自动更新”。
留 “手动控制备份”:所有智能设备最好保留物理控制方式(比如智能窗帘留拉绳,智能灯有实体开关),老人小孩操作更方便。
如果是已经装修好的房子,不用砸墙也能装智能家居,重点选 “无线设备” 和 “免布线方案”:
灯光:用 “智能开关模块”(直接替换传统开关,不用改线)或 “智能灯泡”(拧上就能用,缺点是关灯后断网,无法远程控制);
窗帘:选 “充电式窗帘电机”(不用插电,充电一次用 3-6 个月),轨道粘在窗帘盒或窗户上,不用打孔;
安防:用 “电池供电的摄像头”(磁吸安装,不用布线)、“无线门磁传感器”(贴在门窗上,开门时手机报警)。